send link to app

注音字典


4.4 ( 5984 ratings )
Materiały źródłowe Edukacja
Desenvolvedor: Dream With Us
Darmowy

中國清朝末年,自1892年起出現一個改革漢語拼音方式的運動,史稱「切音字運動」,此運動出現許多套改造漢字的方案。其中,章太炎的「紐文」與「韻文」方案後來成為注音符號的前身。章太炎在1906年6月之後,第3次避難日本。他成為當時日本同盟會的機關報《民報》的主編。在1908年6月10日出版的《民報》第21號,刊登章太炎的〈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〉一文,[1]文中發表他創造的36個「紐文」,22個「韻文」,是為今日注音符號的前身。因為當時的中國漢字仍是用二千年以來的「反切」方法,用漢字注音,相當不便。章太炎模仿日語假名文字,以「簡化偏旁」的辦法,利用漢字小篆的結構,創造一套記音字母。

在臺灣,小學生學習漢字前,必須上十週的注音符號教學課,也有不少幼稚園亦已經教授。日常生活中,注音符號既用來標注生僻字,亦是常用的漢字輸入法,其推廣相當普遍,多數電腦使用者均熟練使用。